武钢每年的科技进步投入都占销售收入的2.5%以上 武钢是创新能力较强的央企。请问邓总,近几年武钢是怎样推动技术创新的?取得了哪些成绩?特别是在科研人员和操作人员层面有哪些亮点? 邓崎琳:2010年,武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名单。2011年武钢以第340名的座次排位,“跨越”了88位。2012年,武钢排名继续向前,位列321位。武钢钢铁主体装备和工艺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 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方面,武钢在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的同时,加大了科技的投入,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近年来,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取得重大成效,武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00多项次。“取向硅钢技术自主创新及产业化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“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”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。2009年,武钢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。2010年,武钢荣获国务院国资委“科技创新特别奖”。 继成立武钢研究院、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华中科技大学-WISCO联合实验室、武汉市-武钢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后,武钢创建了首个海外合作研究机构——“武钢-迪肯汽车材料创新研究中心”,实现研发资源海外配置。武钢与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首个合作项目协议正式签署,实现海外科研合作“零”的突破。独具特色的科研体系进一步完善。 武钢每年的科技进步投入都在销售收入的2.5%以上,随着销售收入的逐年增长,科技投入也大幅度增长。2004年以前,武钢每年申报专利仅20多项,而2012年专利申请为972项,获得授权705项。 目前武钢已经形成以“桥、管、箱、容、军、电、车、线”等为重点的一批精品名牌,“双高”产品比例已经达到80%以上。产品类型不断丰富,盈利水平不断提高。武钢牌商标被认定为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仅以硅钢为例,武钢人通过消化吸收,发展到以开发创新为主,获得200多项专利,先后获得3项国家发明奖,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硅钢生产核心技术。而以前100%依赖进口的顶尖HIB钢,达到占国内三成保有量。目前,武钢冷轧硅钢的品种、技术与规模稳居国内冶金行业首位,是全球大的硅钢生产基地。 武钢在注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力的同时,特别注重激发普通工人的创新潜力。为了给普通职工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,武钢专门建立了工人科技园,很多厂矿也为普通工人设立“蓝领工作室”,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、创效。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,武钢冷轧总厂高级技师曹雁来荣获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”。这是近十年来湖北省普通工人获得的高奖项,也是12年来唯一一次将国家科技奖颁发给普通工人。
(新异形钢管,矩形钢管,无缝方管,改拔方管,Q235方钢管价格行情咨询) |